作者: 弗瑞德約夫 南森
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從沒想過自己會去接觸到甚麼北極探險的主題,沒想到這本書看下來,竟然發覺很有意思,是本錯過可惜的書。反正我這麼怕冷的人,連鄂霍次克海的破冰船都沒有勇氣去搭,遑論北極探險,所以可以讀讀南森博士一百多年前寫的這本親身經歷的書,不啻為一窺北極面貌的方便法門。
大事記:
1893 六月探險隊法蘭姆號啟程
1894 法蘭姆號凍在流冰裡隨之往西北方向漂流
1895/3/14南森離船開始往更北方向的雪橇之旅
1896/6/23 南森二人在佛羅拉角遇上傑克森隊
1896/8/13 南森二人回到挪威
1896/8/15法蘭姆號回到挪威
這個探險之旅簡單來說就是綜合先前世界各國的北極探險成敗得失,南森博士研究後認為有一條在新西伯利亞群島附近的洋流會流向北極方向,然後從大西洋出來的這樣的假設應該是正確的。於是說服挪威政府贊助三分之二,然後又從民間募集到三分之一的經費,為這趟探險之旅及其理論依據量身打造了法蘭姆號這艘特殊船艦,號召12位身負科學探測責任的船員,計畫以最長五年的時間走這條洋流路線,讓船艦行進至新西伯利亞群島北邊之後,結凍在浮冰裡以每天行進一到兩公里的速度跟著漂流到盡可能接近北極的地方,如果無法更北,就組一個小隊以狗拉雪橇往北再挺進這樣的一個計劃。法蘭姆號最後真的順著這條洋流路線從格陵蘭和弗朗茨約瑟蘭之間脫離冰困,駛進不凍海域,在1895/8/15回到挪威,只比歷經辛苦的雪橇二人組南森博士晚兩天抵達。
法蘭姆號極地漂流到北緯84.4分/東經102度時,南森二人開始帶著28隻狗和三台雪橇往北行進。於1895/4/7到達當時人類抵達的最北點北緯86度13.6分,後因為冰況不佳,無法跨越越來越多的冰脊而折返。雪橇一路往南經過重重險阻,在冬季來臨前六星期左右決定在傑克森島建造冬季營地,打獵作為糧食儲存過冬,開春後再搭乘雪橇及皮筏抵達弗朗茨約瑟蘭南端的佛羅拉角。然後在某個冬季營地聽到狗吠聲,遇上了來迎接法蘭姆號的傑克森隊,然後就在當地等待順風號返回挪威。
船的特殊設計我就不說了,讀者可以仔細閱讀,總之是一艘寬短,船殼以三層打造,強壯穩固異常,感覺就是可以在冰間溜動,不會被冰壓擠碎,是冬天時浮冰上的城堡這樣的船艦。在法蘭姆號上的生活,簡直就像在挪威家中一樣,由於事前的良好計畫,吃的甚至比在家還好,溫暖,明亮的照明,即使在北極的永夜中,他們也還能一直在船內或冰上做科學觀測或製造像雪橇,皮筏,雪鞋,滑雪板這類的工作,感覺上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物資的良好規畫及準備,嚴格篩選船員,賦予每個船員各自清楚的任務,並在必要時調整。雪橇之旅的人狗糧食計算的必要之惡,就地獵食熊,海豹及海象等以便在極地能生存且不會罹患壞血病等健康規劃等等,都是此行能讓全員成功安全返航的重要因素。
極地的永夜,是交織著各種各樣的情景。當船很多時候未依預期向北漂的夠北而是向南漂移時,南森博士心中的七上八下,對自己的大膽假設是否錯了的擔憂。炫目美麗的北極光令人嘆為觀止的感動,發電機發足電力時船艙內明亮的燈光,慶祝各種節日時令人滿足的食物,都能趕走絕大部分的憂愁。人,在生存被壓縮到狹小的空間景況時,滿足是可以從很微不足道的地方而來的。就像雪橇之旅中,兩個人頻頻回想在法蘭姆號上的生活,覺得那簡直就像在天堂,除了家人不在身邊之外。雖然很多在家舒服的待著的人,並不會覺得在永夜的極地凍著前進會是甚麼天堂。顯然的,人的舒適幸福與否,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一本很值得花時間慢慢看的好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