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井寺站一下車走出站外,就看到琵琶湖疏水滿開的櫻花,它的後面花連著一直開上山,那就是三井寺山上那一片,這花開的比吉野山毫不遜色。因為花種不同,同樣是滿開,染井吉野櫻就是會比吉野山以白色山櫻為主的花還要更燦爛。我懷著完全賺到了的心情一步步走近,到北國橋那裡已經很不得了,再往前到鹿關橋那裡更是要倒吸一口氣那種程度‚一無阻礙的琵琶湖疏水道櫻花美景就綻放在眼前。
三井寺琵琶湖疏水是舊地重遊,幾前年和不能再相見的故人一起拜訪的地方。那個時候天冷著,櫻花還未開,可惜故人沒能見到這燦爛的櫻花海開滿整山就故去了,這回只能我替他賞花。
因為有這緣故,我在這裡待了很長的時間,站在鹿關橋上慢慢看著疏水道上夾岸盛開的櫻花樹,以及遠方三井寺山上的花海,花交織成一大片,幾乎分不清遠近。
僧人在如此美景之下,如何清修呢? 如果是我,每天耽溺著這絕美的景色,便不能潛心修行了, 非得等到櫻花落盡、美景不再,才能再繼續修行。
鹿觀橋頭兩岸,就有幾株很大的染井吉野櫻,枝椏濃密,花也好似一球一球般開的簇擁在一起,遊人在這裡就已經拍照拍得不亦樂乎。從這裡望向三井寺山頭,琵琶湖疏水就在腳下,眼前是像大水溝一般大的水道,兩岸都有滿開的櫻花細枝垂下來、遠遠近近、左右參差,看這風景,除了讚嘆以及猛按快門,實在無法再做其他的什麼。不同角度、不同天光、同樣角度、同樣天光、一拍再拍,愛不釋手。想取任何一株櫻花特寫,無奈任一株都捨不得漏掉,所以回家後看了我拍的照片,真的是重複一直在拍幾乎同樣的景色。可是真是百拍不厭啊。
決定往山腳下方向稍為走一走以前走過的舊路,結果安靜小路上兩旁的櫻花,硬是把一條平凡小路變成好像通往天堂的美景般,直接看也美,看相機裡的照片也美,真的是一段很難走過去的路,每一步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美,要不是天將黑,這段路真的走也走不完。小路不遠就走到了底,就是三井寺山腳,這裡有一條近路可以直上三井寺的觀音堂,不過今天沒有要上山,因此順著路迴轉,路的盡頭這裡也是一片花海,是那種開車開到沒路還看到桃花源的驚豔景象。
繞回鹿關橋,還是捨不得離開,橋上聚集越來越多人看櫻花,也有專業級的錄影機準備要拍攝。由於天色還未暗,我想可以繼續觀賞不同天色的花,所以留了下來,看了旁邊的琵琶湖疏水道告示板,才知道原來這三井寺疏水道是琵琶湖進來的第一個疏水道,第二個是山科疏水,第三個就是岡崎附近可以搭船遊河的那疏水道。明治時期遷都東京後,京都漸漸沒落,活力盡失,為了振興京都以及挽回京都人的信心,伊藤博文於是下令興建琵琶湖疏水,將琵琶湖的水透過疏水道引進京都市內。從1885年開工,1890年完成第一疏水。疏水道的水,有舟運、灌溉、水車動力、防火等等功能,也是日本最初有水力發電之處。京都因為這琵琶湖疏水道受惠良多。就算是到了現代,還是提供著水力發電以及供水的功能。每年春天,延著這三個疏水的盛開櫻花,則為京都增添了另一番風情。
天將要全暗時,疏水邊草叢的燈亮了起來,原來是夜櫻的欣賞。草把燈光染成了綠色,襯托著淡粉紅的櫻花,呈現不一樣的美。燈亮的那一霎那,大家都叫了起來,紛紛讚嘆這美景。我留下來了真好,才有幸看到了夜櫻的美景。除了故人已不可能再來,另外的缺憾則是相機在到這裡之前電力已經完全耗盡,只剩下手機能拍照,效果差了很多,辜負了這絕色美景。
天完全黑了之後,氣溫急速下降,該走了,天下無不散的花海。離去時仍然依依不捨,一再回眸駐足,真是不忍離去。故人離世時,對我也是這般依依不捨吧。
留言列表